>螺螄粉禁止原因有哪些呢?

 螺螄粉這款美食向來讓人又愛又恨,常有人說「聞者滂臭,吃的賊香」,足見其風味獨特。這道源自中國廣西柳州的經典小吃,雖然配料隨廠家略有差異,但常見的有酸蒟、木耳、花生、油炸豆皮、黃花菜、青菜等,而米粉則是不可或缺的主角。

 究竟什麼是螺螄粉?簡單來說,它就是以螺肉熬製而成的酸辣湯頭,加上多種配料和手工米粉,形成一種酸、辣、鮮、香、帶點特殊「臭味」的口感。正因為這種「臭中帶香」的特殊魅力,使得不少人對它愛不釋口,同時也對那股濃烈氣味又敬又畏。

 那螺螄粉可以帶回台灣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根據台灣入境規定,只要個人攜帶的食品總重不超過6公斤,就可視為自用,通常不會遭到沒收。若單一旅客攜帶超過6公斤且未經申報核可,依規定則會被沒收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攜帶的螺螄粉中不得含有任何禽畜肉類,而所有調味香料也必須是粉末狀的,以符合檢疫標準。

 值得一提的是,由於螺螄粉的配料相當繁複,各家廠商的產品內容物可能略有不同。因此,如果不確定自己所攜帶的產品是否符合台灣的進口標準,建議主動向防檢局申報,讓檢疫人員幫忙確認,避免因規定不符而產生麻煩。

 至於台灣市場上螺螄粉為何屢禁不止,主要有兩個原因。第一,經濟部貿易局曾表明,中國製螺螄粉從來沒有獲准進口。按照兩岸貨品貿易規範,中國大陸製的粉條類產品,如中式麵條、寬平麵條、米粉條等,皆不允許進口。這主要是因為政府考慮到保護國內產業,防止市場被大量進口產品擠壓;因此,市面上若出現中國製螺螄粉,便屬於走私或虛報商品。

 第二,2023年1月,有台南市議員揭露一家螺螄粉廠商在包裝上印有「你是中國人、我也是中國人,四捨五入一下,你就是我的人」等標語。該議員認為這明顯是利用產品進行心理統戰,要求相關機關追查。不過,這類爭議標語只是促使主管機關注意到產品問題,並非台灣禁止螺螄粉進口的主要原因。

 若要將螺螄粉寄回台灣,情況也有所不同。根據現行規定,螺螄粉若是以任何商業方式進入台灣均屬於違規,唯有個人自用且不超過6公斤的情況下,才可以合法帶入。超過規定的部分將會被沒收,且可能面臨相關處罰。

 那為何在台灣仍能見到螺螄粉的蹤影呢?其原因有二:一方面,仍有部分業者或商家利用小三通、集運等非正式渠道將螺螄粉走私進入台灣;另一方面,也有台灣本土業者開始採用在地原材料,按照合法程序生產螺螄粉,並以「台灣製」的名義銷售。這樣既能滿足市場需求,也能避免法律上的糾紛。

 總而言之,螺螄粉這道充滿中國風情的小吃,雖然因進口規定及市場保護政策在台灣面臨一些限制,但只要符合個人自用且不超過6公斤的條件,攜帶入境是可行的。消費者在購買或攜帶時,務必注意檢疫要求,若有疑慮,最好主動向防檢機關申報確認,免得因細節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。

 不論是走私的灰色渠道,或是台灣業者合法生產的產品,螺螄粉在台灣的存在,都顯示出這道美食在兩岸之間獨特的吸引力與市場需求。對於喜愛這酸辣味道的朋友,無論是親自製作、攜帶入境,或是品嚐本地合法產品,都能感受到那一口入口即化、酸辣交織的獨特風味。

發佈留言

購物車
返回頂端